<!--go--> 清帝退位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早在华国第一次北伐后,明眼人就能看出朝廷的时日不多,问题在于什么时候、被谁推下去。事实证明,比起虎狼一般的华国,被朝廷一手培养起来的袁世凯更急不可耐,这只豺狼露出獠牙后没有丝毫犹豫。
除了一些遗老遗少、满族人、朝廷御用文人外,没有多少人对这件事感慨,更大的事件吸引着众人的注意力。
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军营里装满了训练中的新兵,袁世凯的原北洋军整合为第一集团军,新招募的二十万新兵整编为第二集团军,在这些军营中训练的,就是第二集团军部队。这支部队能发挥多大的战斗力,就要看训练能否在短时间内达到效果。
军饷不缺、后勤充足、武器先进、老兵军官也不少,但再怎么说这支部队也不过刚刚训练一个月,眼下已经是5月底,华军大军正向黄河一线集结,日俄两**队也在源源不断的进入馆内。北京、天津、邯郸、济南再加上黄河一线,盟军集结的部队已经达到五十万人,估计六月中旬部队就能集结完毕,南下黄河战线,等盟军远征舰队于华国海军决出胜负后立刻展开陆地攻防大战。
黄河南岸,华军的集结速度要超过盟军几倍,北方的雨季还没到来,地面相对坚硬,这对以卡车等机械化装备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华军后勤部门来说非常有利,从湖北到河南的郑州,从南京穿过安徽到徐州,从常州穿过江苏到徐州,一条条土路让后勤部队的卡车可以缓慢通行,但这样的速度还是有效率的多。
华军总参将黄河战线划分为两个战区,一是河南战区,范围包括黄河南岸的洛阳、郑州、开封一线,由第二集团军负责,包括第三军、第五军和第六军;第二战区是以徐州为中心、西至淮北。东至连云港一线地区,由第三集团军负责,包括第七军、第八军和第九军,其中第八军和第九军都是1905年中旬才组建的部队。没有经历过实战。
另外还有一个台湾分战区、广东分战区,由第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