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沉寂,主要是因为后勤供应的问题。前方战斗队物资消耗的速度超过之前后勤部门的计算,导致物资出现暂时性的短缺。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徐州会战,消耗了后勤部门存储物资的百分之三十,从各地调集物资需要时间,前线的部队也需要时间囤积物资。
这三天华军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零星的小规模战斗不断,山东方向,潍县被攻克后第二军和后续增援的陆战队二师移动到青州位置,不过日军已经撤退到南部山区。华军也正好趁这个时间完善后勤运输道路、囤积更多的物资,以便发动对济南地区日军的总攻。
秦皇岛方面,哥萨克骑兵团在昌黎之战中被解决后华军第一军退回秦皇岛附近。陆战一师各部抢占承德和赤峰,截断北方道路,还有三天时间两个山地旅的增援就会抵达,之前兵力会比较劣势。
不过北洋军第二集团军并没有趁华军兵力薄弱的时候进攻,这些是袁世凯最后的家底,原本就没打算派上战场。得知京津以西出现华军后,儿玉源太郎命令北洋军第二集团军立刻向东移动、消灭华军,当走到唐山附近时传来南方徐州北洋军防线被突破的消息,于是袁世凯立刻让第二集团军退回北京和天津,即使儿玉源太郎如何愤怒也不再东进。
辽西是日军和俄军的咽喉,却不是袁世凯的退路,他总不能和日本人、俄国人一起退到东北吧,那里没有北洋军的根基。所以袁世凯将部队向山西方向移动,并在张家口一带建立补给点,很明显是为西撤铺路。
儿玉源太郎很无奈,团结一致的气氛在华军进攻不到一个星期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盟军内部矛盾重重,为了日军剩余部队着想,必须打通辽西走廊通道,好在帕杰罗夫率领的俄军即将抵达天津,这算是开战以来唯一的好消息。
日本人和俄国人打着自己小算盘的时候,袁世凯正在一群国术大师幕僚的撺掇下谋划一个大阴谋,连续的失败让袁世凯感觉事情不妙,或许自己在北京城呆不了多长时间,为什么不在撤退或者投降之前过一把皇帝瘾呢?即使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