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但物资的运输速度仍旧慢的让人发疯。日本人修建的铁路运量很小,而且日本人在撤离朝鲜时将其大肆破坏,华国接手后受制于国内经济建设所耗费的资源,没有对这条铁路进行修复。所以铁路运输化为泡影,公路方面,华国支援的近五百辆汽车完全可以承担起运输任务,可惜的是朝鲜共和国内部竟然找不到足够的司机,临时培训的司机面对复杂的路况和拥挤的路面,很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卡车堵塞公路的尴尬情况。
于是,承担主要运输任务的,竟然是朝鲜青壮组成的人力运输大队,据粗略估算,大约有五十万民众被组织起来担任挑夫,利用骡马、耕牛、手推车等作为主要手段,一点一点往前线运输物资。
只要被征发成为挑夫,就可以有足够的食物,这是朝鲜官方的承诺,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干的。为了加快运输速度,只能让挑夫和牲畜们吃饱,这个条件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主动参与到运输物资的行动,他们大部分不会吃得太饱,一是重体力活会让鼓起来的胃受罪,二是要留下部分给家中的孩子、老人。
只是这样的条件下华国支援的物资除了弹药等无法啃食的外,超过三分之二在运输途中被挑夫和牲口消化,前线的士兵不但缺少弹药,还缺少足够的粮食。
相反韩军却可以利用仁川距离汉城近的优势,获得充足的补给,反映到现实中,就是汉城守备军司令在获得日美的补给后,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他动员了五个师的部队,向汉城以西的开里地区发动突然进攻,李光竹军团猝不及防,驻守在当地的两个师的部队一直处于进攻态势,根本没有构筑防御工事,饿着肚子、缺少弹药的他们面对韩军潮水般的攻势顽强抵抗,但在增援到来之前还是后撤十公里,使进攻线上出现一个巨大的凹陷部。
韩军不但在后勤方面获得优势,在单兵素质、军官素质等方面也在迅速提升,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大量毫无文化基础的中低层军官通过战争成长起来,成为韩军的中坚力量。韩军士兵也知道了如何辨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