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制约德国装甲部队扩充的主要因素,生产坦克发动机的宝马公司就多次向总参谋部申诉,要求加大钢材供应,不然无法满足陆军的需求,但同样被无视。
并不是只有装甲部队需要钢铁,目前来看,海军才是吞噬钢铁的罪魁祸首。四艘华国超级战舰抵达德国后,狂热的威廉二世将其命名为德意志级战列舰,并下令提尔皮茨加快海军战舰下水速度。
于是更多的钢铁被运送到造船厂,新式战列舰纷纷走上船台,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大口径舰炮被安装在厚重的炮塔上,无数钢板成为战列舰的装甲。在战列舰慢慢成形的同时,陆军装甲部队不得不忍受资源被抢夺的现实。之后华国航空母舰横空出世,德国海军内部又出现了一股航母热潮,尽管巨舰大炮派占据绝对上风,海军还是命令改装两艘实验性质的航空母舰,根据内部消息,德国海军很有可能在4月份通过建造两艘大型航空母舰的提案,这对缺少钢铁的装甲部队来说又是一个噩耗。
总参谋部组织的多次军事演习和沙盘演练证明了装甲部队在施里芬计划中的关键性作用,施里芬等高级将领也成为装甲部队的狂热爱好者,只是目前只能用两个装甲军的部队进行作战,他们全部被安排在了西线,同归小毛奇指挥的第一集团军。
按照计划,第一集团军下辖七个军,三个骑兵师和三个国民兵旅,其中两个装甲军将作为攻击主力,率先通过地形崎岖的阿登森林地区。通过侦查显示,阿登森林完全可以通过装甲部队的坦克。随后,第一集团军其余部队将伴随装甲部队从这个缺口进入法国,并保护装甲部队的侧翼。
再来看施里芬计划实施中的兵力分配,在东线布置11个步兵师的兵力,配合奥匈帝**队防御俄国。在战略重点的西线投入98个师,以梅斯为中心,分为左右两翼。右翼布置89个师,袭击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占领法国北部,像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旋转运动,一直横扫法国沿海地区,沿海岸线大幅度迂回,渡过塞纳河,绕道巴黎,迫使法军退守至摩泽尔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