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坦克的轻视让小毛奇中将有了一丝证明自己、证明装甲部队的含义,他与五十多名曾经前往华国的考察团成员,全部是装甲突击战术的忠实拥簇,深受华**官影响,也都在第一装甲军和第二装甲军中充当栋梁。只是目前看来,局面不容乐观。
在施里芬的支持下、在小毛奇的奔走下,历经两年多时间组建的两个装甲军,总共六百余辆坦克全部在自己的手里。阿登森林路程过半,速度令人满意,过程让人无奈。六百多辆坦克中有55辆因为故障中途抛锚,少部分简单修理后还能赶上来,大部分需要更换零部件,或者运回后方修理厂修理,这些坦克将很难赶上第一场大规模战斗。
另外重火力缺乏的问题也相当突出,按照华国教官教授的装甲部队突击战术,速度是其最**宝,也是施里芬元帅看重装甲部队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速度,大口径火炮方面不可避免的受到消弱,装甲军里最大口径的火炮不过是克虏伯150毫米榴弹炮。重型火力的缺失让装甲部队面对敌人坚固防御工事时停滞下来,比如在攻克一处比利时小镇时,面对相对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无法将其远程摧毁的情况下,掷弹兵们只好在坦克的掩护下强行进攻,士兵和坦克的损失都很大。
到现在两个装甲军已经有34辆坦克被敌军摧毁,虽然大部分是2号坦克,但也让小毛奇心疼不已。每一辆坦克都是小毛奇在参谋本部里据理力争,在皇帝面前与海军争夺钢铁换来的,他甚至目睹了每一辆坦克走下生产线的那一刻,所有的坦克对于小毛奇来说,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华国的做法,为了提升速度。同样不携带重型火炮,他们有一种被称为“自行火炮”的战车,也被称为“突击炮”,通过T01坦克底盘改装,顶部一门半敞开式的75毫米火炮,可以快速跟随装甲部队前进,并为掷弹兵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华军也有大量的卡车等运载工具,可以轻易携带大量火炮跟随前进。
小毛奇对此只能表示羡慕嫉妒,他的装甲军光是装备六百多辆坦克就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