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左右华军士兵的伤亡,这只是一个保守数字,而且是建立在相当充分的情报支持上作出的分析,最终的伤亡数字让人不敢想象。
不过这一次日本人还是选错了投靠的对象,赌-博不可能总是会赢,横须贺事件后日本人彻底失去了对抗华国的筹码。敏锐的日本高层意识到灾祸不可避免,狭隘的民族性格、凶悍的本性、军国主义政府的推动和赌一把的心理促使日本人走上了军事对抗的道路。
其实日本人的备战早就开始,从军国主义势力保持政府权力的那一刻开始,日本人的全部生产生活的差不多全部指向军事目的。钢铁厂的产品少部分用于经济流通,大部分用于改善国内交通、建造枪炮弹药和构筑防御工事。失去了华夏市场,日本最发达的纺织业急剧萎缩,还要在美国纺织品的挤压下艰难求生,于是日本政府和军方成为纺织业最大的买主,军装、帐篷、棉衣等军用物资的储备十分充足。大财团和政府密切合作,整合兼并大中型企业,使日本工业集中程度惊人,工业产能转换为战争体制的效率非常高。畸形的经济模式造就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也造就了数量惊人的中下层贫民,即使没有战争,日本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彻底崩溃。
日军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只有陆军这一个军种,当年支撑起日本地位的海军因为华日战争彻底覆没,海军战舰被摧毁,海军人才青黄不接,造船厂也在轰炸中损失殆尽。美国人进入日本后出于控制这个国家的需要,不允许日本拥有海军军事力量,海军学院被关闭,造船人才移民美国。诺大的日本领海只能靠300多艘巡逻艇和鱼雷艇保护,横须贺事件后日本人更是失去了对海岸的控制权,极端的不安全感充斥着日本高层的内心,他们渴望通过陆军来保护自己的性命。
失去了海军,便宜了陆军。没有了战舰这个吞噬钢铁资源的怪兽,日本人得以将全部资源用于陆军的扩张,他们有足够的钢铁生产武器装备和弹药。要知道战争爆发前日本钢铁产量在美国的帮助下已经达到250万吨这个惊人的规模,这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