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从“乡”到“公社”再到“区”,继而又回到“乡”这个名称的岔河,是嘉苍县最偏远的西部片区的中心,涵盖了六个乡镇。县里搞的这次农技培训就在岔河乡政府的大礼堂进行。如此大规模针对农民专业而系统的培训,在嘉苍县尚属首次。
授课的老师们是省农科院的教授和地区农技站的技术工人,参加培训的主要学员都来自六个乡镇下的各个村组,上到六十多岁的老农民,下到十三四岁的小娃娃,一百多个人你一团我一团地散在礼堂不同的角落;叶子烟、纸烟的烟雾呛人地在空气中弥漫,把偌大的礼堂装扮成“污浊的仙境”;叫骂声、抱怨声从不同的角落传出,汇聚成嘈杂的噪音。六个乡的农业副乡长、农技站站长也作为学员参加培训。
淑芬一个人坐在第一排,看着“嘉苍县西部片区春雷农技培训班”的大幅红标,想起七叔说的“雄厚的师资力量”,期待着这场“春雷般”的洗礼。可是透过层层烟雾望去,来的这些农民里头,她不仅是个头最小的,而且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女生。
随着大喇叭里传出“请安静”的声音,人们才各自找了个座位坐下。主持开班仪式的是县农委的主任,坐在主席台的有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盛峰和西片区各个乡镇的书记。在岔河乡党委书记简短热情的致辞之后,胖乎乎的张副县长做重要发言。
农民学员们的讨论声几乎盖过了大喇叭里副县长洋洋洒洒的讲话声,声音最大的是林木乡的农民。坐在台上的林木乡党委书记聂仁昊脸上抽搐着,尴尬地看着农委主任,农委主任几次想要维持纪律,都被张副县长的慷慨激昂的讲话给压制住了——大概这位戴着眼镜的小平头压根儿就没听见下边的喧哗。
在淑芬的左右及后边两排都没有人坐,她认真地记着笔记。从杨泽贵给她的印着“主席语录”的红皮笔记本上可以看到,县长这天上午大概讲了三层意思:一是省委、地委、县委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农民技能提升,并且专门出台了意见,县里组织的春雷班,就是让省委的意见落地生根;二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