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民国韵味的火车站、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以封建帝王命名的街道,还有那些矗立云霄的高楼大厦!
海西交通大学,一所建校近百年的著名高等学府,从甲午战争的硝烟里走来,是屹立在东海岸的一颗明星,杰出校友遍布政、商、工、农各界,在交通工程和建筑研究等专业方面,名列全国前茅。
华建总局的一把手曾任海西交大的副校长,现在是该校的名誉校长和客座教授,再加上交大雄厚的师资,所以两家单位合作并不足为奇。“5个100”是华建总局人才培养规划的重要项目,而交大成了这些人才成长的摇篮。
刘富顺何其幸运!还一定还不知道,将和他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同学们,大多是海外学成归来的留洋生,或者国内著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即便有个别像肖寒那样的“关系户”,那也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本科生。毋需质疑,刘富顺现在极可能是华建系统“5个100”项目里最“黑”的关系户。
从火车站到交通大学不过三站路。富顺提着沉重的箱子,终于站在了这所百年学府的校门前。那种荣耀和自豪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你一定还记得十三岁的那个小男子汉,在玉皇庙前捡起石子偷听别人上课。他再不是那个“渴”和“喝”都分不清楚的“倒插门”,而是一个能够看懂复杂公式、熟练绘图的助理设计工程师了!
这是他第二次踏进校门,和到江云建校不同,接下来将不再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专业知识的深造。肖寒和他讲起过这次培训的层次和难度,这让他在幸运之余,又有些忧心忡忡。
在建筑工程学院的门口,悬挂着“热烈欢迎华建系统各位学员”的大幅标语,学员们排着长队,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登记、发放《学员手册》和生活用品。
工作人员不仅非常耐心,而且很有礼貌。对每一个学员都十分热情,在厚厚的花名册上找到名字,核对证件和介绍信,再发给学员证和《学员手册》等等。这种相互尊重的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