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宇文王,李渊叹道:“兄长我八岁,却貌似不足六旬,倒像是我长兄八岁。”
宇文王拍了拍他的肩,转头对李世民道:“世民,你性子刚烈,若有空读读《道德经》,对你修身养性多有裨益。”
李世民拱手道:“是,多谢王伯垂爱。”
这时,欧阳谢给李文宇递了个眼色,目光转向食盒。李文宇瞬间意会,开口招元嬷嬷进来,指着食盒道:“元嬷嬷,你的手艺真是登峰造极了。这几样可还有,能备些让我带走吗?”
元嬷嬷点头笑道:“有的有的,老身这就去给您备好。”
欧阳谢见元嬷嬷正准备起身,一时又无法示意李文宇,只得自己开口道:“元嬷嬷,还有这几样做得也非常绝妙,可否一并备了?”
李世民见状,笑道:“看来小弟真是找到知音绝配了。”
宇文王亦笑道:“是啊,两个吃货、皮猴,天生的一对。”
李文宇一脸无辜,一本正经道:“这些脾性跟喜好都是您与师娘平日里的疼爱给养出来的,师父可不要嫌弃我们哪。”而一旁的欧阳谢则是红着脸,低头不语。
-
午膳后小憩片刻,五人围炉而坐。李世民道:“还请王伯论法。”
宇文王道:“为政意,告天下,知功过,任赏罚;为百姓,明是非,辨曲直,定纷争;呈公正,现无私,因而有法。法,宜简而全。至于宽严,应视情势而定。过宽,则法度废;过严,则暴政行。究其根源,终不过,制法者、执法者要看的是一个‘情’字,守法者要见的是一个‘仁’字。”
李文宇道:“喜则爱心生,怒则恶意出,人性情理,圣人亦不能免。因而制法执法须先定律。律者,万事万物于人心中之度量。人心变,律也须新度。此谓‘权之在手,衡之再三’。”
李世民问:“我们的治国之道,还有何不足?”
宇文王道:“目前来看,家国制下,已是完满。治政之巧,随势而动。只要你不忘初心、不失本性,必能使天下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