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知道的,他们只是在照着魏刚要求的做。
既然能造燧发枪了,火炮自然也是要造的。对于拿破仑口中的战争之神,魏刚自然是不会忘记的。
火炮其实说白了就是放大了的燧发枪,这其中需要注意的不过是炮管本身的质量以及火炮内壁的光滑程度罢了。以魏刚提供的技术,工匠们千方百计的琢磨试炼,最终还是能炼出足够的熟铁和钢料来造这大炮的。此时无论是西洋人还是大明朝廷本身,做火炮还都是用铁或是铜。而魏刚他们此时已经开始尝试用他们炼出的钢来造这火炮了。当然,这钢和那个时空的钢材在质量和数量上还都是有很大差距的。炮模也不是大明常用的陶模,而是瓷模。这方面倒是用上了魏刚老丈人老赵的手艺。
魏刚也是佩服,他老丈人愣是不用圆规什么的,竟然就能凭着自己的手感,造出很圆很圆的圆柱体来。魏刚后来用自制的游标卡尺(精度并没有他来的那个时空高)上下测量了一下,误差竟然不超过一毫米。他到这时不由得感叹起来,华夏历朝历代真是不缺人才啊,这样的良工换做此时的西洋,怕也只有瑞士的钟表匠能够跟他们相媲美了吧。
感叹归感叹,既然有了这样的良工,那要是不好好利用,那就亏大了。有了炮模,工匠们自然是在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后开始了实践,石铁匠自然也是要参与其中的。这是魏刚的要求,给他干活,他可以给工匠们提供很多新的技术方向,但同时他也要求工匠们要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藏私,要把自己的想法还有以前的做法或是自家的传家手艺都拿出来。魏刚当然不会让他们白拿,也是给了他们一定的技术支持的,甚至魏刚还对一些人进行了奖励,算是技术买断费用了吧。
这样的交流之下,给魏刚干活的工匠们的技术倒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因为有了奖励,很多工匠在做工的时候就格外的爱动脑筋,许多新奇的点子也在不断的涌现出来。
到十一月份的时候,第一条燧发枪终于新鲜出炉了。为了鼓励工匠们,魏刚亲自做了试射。效果还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