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人马,径自往安州那边而去,而冷飞则是带着一些人,押着倭寇首级往义州那边赶了。朝鲜民夫征集的也是足够,所以这一路上,冷飞他们倒也不怎么费劲。
********
进入腊月的义州城,比以往任何年份都是热闹。这个朝鲜和大明的边镇小城,此时不但是朝鲜国王的陪都,也是明朝东征大军入朝的必经之地。
打从祖承训兵败身死开始,朝鲜国王就更加的着急,深怕平壤的倭寇趁着这胜利的劲头一鼓作气的挺进到这义州。若是如此,他早直接躲到大明朝的辽镇,便是当一个没有名头的闲散王爷他也认了。可是他的那些臣子倒是比他有主意,许多人都是不同意他这想法。而且,这些臣子们也是喝出了脸,四下里使劲想着让大明的军将赶紧的出兵朝鲜。
好在后来有魏刚在平壤左近打了几个胜仗,这才算是稳定了下来。朝鲜君臣这才不再想着要内附大明。后来这朝鲜国王看到魏刚送过来的倭寇脑袋,心中更是大定。要说起来,他还是没有他那些大臣心眼多。他那些大臣却是不管这倭寇的脑袋有多少,他们知道,只要他们一天不返回王京,那么他们就要担惊受怕一天。他们不光防着倭寇,还防着辽镇这些兵丁。在他们眼里,辽镇的军将和兵丁都是和女真鞑子还有倭寇一样的,不讲所谓的仁义道德的。而且在人家屋檐下生活,总归没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舒坦。只要大明帮着他们把倭寇赶走,他们能恢复自己原来的地位,那么他们就可以继续过他们那相对来讲算是比较奢华的生活。还可以继续摆弄那些土包子,还可以继续占有大片的田地,还可以继续为自己的子孙谋划更多的利益。
也因此,这些朝鲜大臣们去各处哭诉的最多。魏刚打了几个胜仗下来,连万历皇帝和辽镇的军将都觉着这已经够可以的了,能够暂时镇住倭寇了,可是这些朝鲜大臣们仍旧继续的哭诉。
万历皇帝也是被这些朝鲜大臣给弄的没了脾气,再加上下边的大臣们有不少都是收了朝鲜人的重礼,所以也是帮着说话。万历皇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