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榔头、锤子、斧子以及铁钉,钢锯。至于铁锅菜刀什么的,那就更是多了。辽镇这边的市场完全是由威宁堡子那边的钢铁厂供货,而金州这边的,便完全是用来往海外贩卖了。这些东西当然不是卖给大明的,而是卖给那个离倭国很近的琉球的。
船队装上货物,两条往天津卫去,发往京师,一条往胶州湾去,发往山东,剩余的两条则是运往广州。从广州回来后,两条船会装上南货,到了山东便会就地发卖;至于山东和天津卫的船,则也是就地装上那两处地方的特产,然后贩卖到辽镇。这样船队来回都不空跑。
现下这两条船刚下水,便会给魏刚的海上贸易加大筹码。运的货越多,赚的越多。即便现下看这形式马上又可能跟倭国打仗,但是魏刚的船队仍旧每年跑两次倭国。但是从南边购进的棉布一项,大概就能有三四倍的利润了,更别提别的货物。
这青泥洼左近,也是按照魏刚的规划,形成了一个城市。造船厂的四五千的工人,海港码头的工人,还有新建起来的工厂里的工人,在加上守卫海港的护卫队,加起来总有上万人了,若是算上他们的家属,那便是两三万人了。这么多人住在一起,若是不好好规划,那便会出乱子。好在魏刚是从那个时空来的,对于这城市规划,便是再怎么不知道,也是每天都见到,弄起来自然是熟悉。排水管、垃圾处理、自来水厂等等,就连学校他也是建了起来。工人们的子弟,包括工人自己,都是要在学校和技校里学习的。若是不知底细的人来到这里,绝对会对这里感到惊奇。
实力,这才是魏刚得以在这个时代发展下去的根本。没有海上贸易,没有工厂生产的货物,他就没有银钱来养那么多的家丁亲兵,没有那么多的家丁亲兵,光靠他一个人,那是根本不可能有现下的地位的。现下就是暗中归附魏刚的女真营的人马,都是在文森特设在辽镇各处的钱庄中领取军饷的。通过这一手,魏刚便牢牢的把所有的人马攥在了他手里。而这一且,也都是工厂和李记商铺在支撑。所以魏刚非常重视这青泥洼工厂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