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开始,谁知道谢蓁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超凡的天赋。一目十行,一篇文章还不用一刻钟的时间就能流畅地背诵下来,做出的文章更是让女先生连连赞叹。
待到谢老太爷来查谢蓁功课之时,女先生便十分恭敬地捧上谢蓁的文章,形容惭愧道:“太傅之孙女。天资聪颖,为吾师尚还有余,吾实不敢妄自为师也。”
当下请辞。
谢老太爷又惊又喜,略一沉吟,即指檐下燕子窝,命谢蓁当场诗一首。
谢蓁信手拈来,七步作诗。
谢老太爷喜极,拍掌大笑。
谢蓁此时便有些羞赧,这实在不能说是她的天赋,而是那些书早在那一世她就已经读了千遍万遍了。如今倒背如流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再者七步成诗,诗其实算不上有多高明,不过是因为她年纪小,祖父才觉得难能可贵罢了。
但这些话谢蓁自然不能说与谢老太爷听,因此只朝他俏怯怯的笑了笑。
谢老太爷于是同意了女先生的请辞,也不再找其他先生,开始自己亲自教导谢蓁。
谢蓁不敢松懈,愈发地认真刻苦。
这一日,谢璋来给谢老太爷请安。离去之时,正好在园子里碰见了谢蓁。
“小妹。”他亲切地呼唤着,又自袖子里取出一节竹筒递给她,“三弟让我带这只蛐蛐给你。”
谢蓁接过竹筒的手一顿。这才发现竹筒上有一个小孔,而竹筒里果然有什么东西在跳动,精神十分旺盛的样子。
她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三哥自己怎么不来?”
谢璋笑道:“三弟被先生罚抄《罗华典》,《罗华典》一共有三册,堆起来可有你手上的这节竹筒厚呢!他哪里走的开?”
谢蓁也忍不住笑。“那他怎么还能去抓蛐蛐?”
谢璋啧声道:“你是不知道,他这回就是因为这蛐蛐才被先生罚了,临上课呢,他和学堂上的几位公子哥组了一个什么蛐蛐局,就是斗蛐蛐儿。你别说他还真有一手,就靠着这蛐蛐狠赚了一两百两银子。方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