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你爱我吗!”整的挺洋气啊!
得福一愣,傻傻的没听明白。
光绪把另一块糕点扔给了“得福”,知道去哪吧,带路!
得福接过糕点,还跪下来个谢恩。宝宝我一看,真实受不了,没管他,自己走在前面,那个货拜完了,追了上来,光绪转头看了他一眼,以后这种浪费时间的礼节就免了吧。
到读书的地方是毓庆宫,这段路不太长。光绪坐在轿子里面想着,这里的一切,他才慢慢想着,我这个光绪和这个慈禧的关系不好,宫里面这些个太监,宫女也没有把他当回事。
因为这里有着一个巨大的体制,这个体制就像一个妖怪,将光绪控制在这个小小的紫禁城里,他根本就动不了,根本就不敢反抗。处处都会受到慈禧的制约。
慈禧因为溺爱同治的关系,决定不可在对光绪宽容,一定要从严管教不行,对光绪稍有不满就会责罚,实际上这是不一样的,同治毕竟是亲儿子,在很也不会下死手的,可是对小光绪就绝不会手软了。弄得小光绪一个人在宫里,孤苦无依,导致性格懦弱,没有主见,所以他很怕慈禧,两个人沟通的很少,关系那是相当的疏远,有些人就是这样,你对他越是客气,他反倒拿你不当回事!所以光绪最后才导致了悲惨的下场。
决不能在这样下次去了,前世的光绪难道就没一个人对她好吗?亲爸亲妈是指望不上了,都在跟我这个皇帝玩避嫌呢!兄弟姐们就更是没门了,在认真想想这些年对我还算好的。也就就是有那么两个,一个是翁同龢,还有一个是李莲英。
翁同龢作为光绪的帝师,不仅在学习上耐心教导,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了小皇帝无微不至的照顾。比如在光绪六年慈禧生病的时候,宫中太监便疏于对光绪的生活照管,结果九岁的光绪亲自铺炕弄出了血,倒水又被烫起了泡。翁同龢见后大怒,便去找太监算账。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师傅翁同龢出面,为小皇帝提供保护。这时间久了,在从小就缺乏父爱的小皇帝心中,翁同龢就在在某种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