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寒剑,周瑜在院中引剑而舞。剑光霍霍,姿态优美,动作飘洒,行如流云,止如静水。满院剑光闪烁,寒气四射。舞到急处,只见剑光不见人,如一条光龙四下游走。
夜的秋风吹拂,风也被剑光劈碎搅乱,吹进不得去。月的光辉洒下,似也被刺作了无数的光点,照不到剑光包裹中的那人。
剑撕裂着风、撕裂着光、撕裂着空气,激起不时的锐啸异响,更增添着剑与人的威势。
这不是好看的花架子,不是声光影像,不是视听享受,它还有着强大的杀伤力。一片落叶从枝头飘落入剑势中,眨眼便被劈刺中十数剑,变做粉碎。
雨荷返了回来,看到周瑜在院中舞剑,一瞬不瞬地瞧着,带着欢喜与赞叹,还有着目眩与神迷。也不知站了多久后,忽然“嗡”地一声剑的微微鸣响,周瑜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收剑,细细看去,剑尖还在发着微微的颤动。
随着剑的嗡鸣声缓缓消弥,周瑜随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然后保持着这个姿势不动,又做了几次逆腹式的深呼吸,方才收势起身,将剑倒握贴收在肘后。
这个时代的武艺,并没有什么小说描写中的“内功”,甚至许多招式,也都没有形成什么套路。不过武人练武,倒是有许多发力使力的技巧,再配合一些独特的呼吸法,久经锻炼,也能够有效地增长气力与临战的爆发力。
气力、力气,自古“气”与“力”不分,有了气方才有力,气壮方才可力足。炼力就必须要配合炼气,这样才能有效地增长力量,否则便是不合法的锻炼,长的只是蛮力,而且若气不足,力也不能持久。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这些锻炼力气的呼吸法,也可以说是“内功”、“气功”的原型与雏型。换个说法来说的话,这其实也可以算是“内功”,毕竟炼气是锻炼的内里。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只要炼内的都可以算是“内功”。
“公子!”雨荷走上前来,递过一条手帕。
“哦!”周瑜含着谢意地微笑接过,轻轻擦拭了额头与鼻尖上出的一层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