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本带着胜利的姿态,到周瑜这里是有点耀武扬威来了,但周瑜却丝毫不见输败与气馁之色,甚至连一点儿吃惊之色都没有。这又让孙权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原本的兴奋立即全泄去了。不过这些表情与心态他都掩饰的很好,丝毫未表露出来,只是没看到周瑜吃败的神色,让他感觉这场胜利大打折扣,像是没有胜利。
或许,周瑜也只是掩饰的好,没表露出来。如此一想,孙权才有些重有胜利的感觉。他毕竟还是年少,虽然思想成熟,心智过人,但有些时候还是会沉不住气,并有着少年的争胜心。
周瑜则已早然不把这当回事,他也就是当日过于不愤与气闷,事后早把此抛之于脑后了。这些日来,他也少关注此事,只是有时想起才去问问。他的目光,仍是放眼天下,关注的是大事。
在幽州,公孙瓒仍是缩在他的易京乌龟壳里,整日与姬妾们醉生梦死、寻欢作乐,享受他最后的人生,部下们离心离德,去者更多。得周瑜的命令与财物支持,幽州的“秋毫”成员便放开手脚去大力招揽公孙瓒的属下,无论谋士,还是武将,甚或只是名小兵,全都来者不拒,并且还用各种办法去挖公孙瓒剩余的基石墙角。赵云他们也已找到,只是却还没能招揽到。
周瑜对此最是遗憾,他相隔万里之遥,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去信让他们多加尽力,想一切可能的办法。
他不知道,赵云这时虽还没投刘备,但却已经有了投刘备的想法。赵云投在公孙瓒麾下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当时两人便已相识。刘备很有识人之能,看出赵云不凡,便深加结纳,赵云感念其赏识,亦与刘备亲近,视之为长者、知己。
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两人争夺青州,公孙瓒表刘备为别部司马,去帮助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抗拒袁绍大军。公孙瓒借与刘备兵马,当时所借的一支骑兵中便以赵云为首。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云都随在刘备身边一起征战,为刘备掌管骑兵。
再后来,赵云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