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如今却下落不明,他已派人去寻访打探,希望能够找到,并代蔡师照顾,还向钟蒜打探蔡琰的下落,问其是否知晓。
钟繇的回信,便也从这三方而回复。开篇先赞过了周瑜的书法。然后就书法、用笔等等与周瑜作了探讨,其间也含蓄地指出了周瑜书法的不足之处,并对周瑜送他的纸张表达了谢意。说用周瑜送来的纸书写感觉颇好,更能够表现书法。又与自己以前用过的书写载体作了番比对。评比优劣。
中篇提到蔡邑,钟繇先以弟子的身份对周瑜向蔡邑的敬仰及以师视之表达了感谢,然后又怀缅了番蔡师,述及了以前在蔡师门下时受到的教诲与蔡师的生平之事。对于蔡琰的下落不明,他信中也表达了十分担忧以及对此事的关注,说自己也曾派人去寻找打探,只是至今却也还并无消息。
国家大义方面。他谢绝了周瑜对他的赞誉,说自己身为大汉臣子,为天子与朝廷尽忠作事,此乃份所应当,并无好什么好称赞的,他只是忠于自己的职守与本份。对于如今的汉室衰微、天子罹难、朝廷威仪不再,各地豪雄纷立,已呈乱世之象,他也吐露了番担忧。
信中的最后,他又再次重提了很高兴收到周瑜的来信,也很希望与高兴同周瑜建交。成为好友。再最后,说了句盼望回信,与祝了几句身体健康,保重之类的话,便是签名与日期完毕。
周瑜认真仔细地看罢,又重新再看了两遍,这才铺开一张信纸给钟蒜写回信。如上封信一般。他先写了个草稿。然后再重新抄写一遍。以求无错字、无词不达意之句。也是一气呵成地表现书法,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来写这封信中的每一个字。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他没再用自己惯用的行书,而是以正槽来一笔一画地摘抄。
他当初学字,最先学的是楷书四大家中柳公权的柳楷,这封信便以柳体摘抄。他端正态度,一丝不芶,这封信从中午写到晚上才完,比他打草稿时边想边写还要慢。
这封回信中,他开篇先表达了很高兴收到钟繇的回信与收到信时的激动心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