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顾及,也可以说第一时间被抛弃,被扔在那里自生自灭的,还是那些最底层的、充当苦役、被盘剥最为厉害的奴婢。
恰恰也是后者,在投附赤山军的将卒及妇孺里所占据的比例极高。
一方面他们从事最艰辛的劳作,几乎没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可组织性差。
另一方面他们位于整个社会最底层,从小就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而今年以来,他们所得的口粮供应又倍加苛刻,使得他们的身体状况堪优。
除开桃坞集兵户残部之外,赤山军这段时间共有超过十七万的奴婢投附,位于十五岁到四十五岁年龄段的男丁,总计有近六万人,然而最终勉强选出来的三万合格将卒,身体状况都未必能及得上女营的健妇,能谈得上强壮的,仅数千人而已,目前都优先补充到第一都。
第二、第三都的兵马都在九千人左右,但兵员以及武备,真就是跟流民军相差无几了。
然而短时间内韩谦还没有办法提供充足的营养,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
毕竟从迁入茅山起,粮食供应始终是压在他们头顶之上的一柄利剑,也因此活动区域太有限,即便不时有新的粮草征集,但相比较投附过来的人口,存粮供应周期越来越短。
目前,将卒每日口粮缩减到一升,仅有正常充足供应的三分之一,分散到山里的妇孺,口粮供应更是缩减到三天一升的极限水平。
这时候就更不要说充足的兵甲供应了。
赤山军的状况是如此之差,而他们北面的楚州军、西南的宣州兵,以及东面的湖州兵都兵强马壮、物资充备。
赤山军是还需要打几场胜仗,才能真正的打开局面,但每一仗都不容有一丝的闪失。
在没有万全把握之前,韩谦绝不会敢轻易用兵,因此四田墩的位置再好,他也得熬住。
即便以较小伤亡,成功的打下四田墩,在东北角将同时抵挡住来自北面楚州军、东面湖州兵的压力,有限的精锐会被牵制在那里,导致后续他们再想往外围拓展,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