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对于曹操的作用也绝非就只有守城之战这么简单。
曹操初起兵的时候,看到董卓的威严凌驾于天下,信心就开始不足了。荀彧对他说了一句:“董卓必以乱终,无能为也!”才是曹操重拾信心。这一件事发生在初平二年(191年)。
在曹操的发展时期,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在曹操举棋不定的时候帮他做出战略规划,这件事情还是在兴平元年(194年)。
曹操想要迎接天子到许昌,诸将众说纷纭,正是他向曹操提出了政治上的三大纲领,支撑着曹操达到最终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件事情在建安元年(196年)。
曹操想打袁绍,可是痛感力不从心,荀彧又为他提出了必胜的四大原因,激励了他的斗志,这件事情发生在建安二年(197年)。
甚至到了建安十二年(208年),曹操反手南征刘表的时候,还是荀彧为他指明了道路。
但是正当曹操准备封公建国的时候,荀彧的一句话却泼了曹操的冷水。荀彧对董昭说:“曹公兴起义兵,除掉暴徒和叛乱,平定天下,原本是为了匡扶朝廷和安定国家。他秉持的是忠诚,坚守的是谦让。‘君子爱人以德’啊!你们如果真心爱惜主公的气力,就应该帮助他保住晚节。即便不能功成身退,至少也别得寸进尺,今日‘如萧何故事’,就必然有‘如周公故事’那一天。所以这件事情,真的不合适。”
董昭的意图是不但希望得到荀彧的支持,而且他还希望荀彧能够带头来办这件事情。因为荀彧出身东汉的名门,从建安元年天子入许昌之时,他就一直担任尚书令一职,当然单人这么一个职务,荀彧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代理。在获得实权之后,荀彧常常“居中持重”。
尚书令就相当于宫廷秘书长官,东汉的朝政全部归于尚书,而尚书的一把手尚书令当然就相当于不是丞相的丞相。
但是荀彧这个“不是丞相的丞相”实际上也只当了十三年,因为建安十三年,曹操亲自登上了相位,荀彧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