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zhí)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相传是当时贤臣柳下惠的弟弟,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为姓。系战国、春秋之际奴隶起义领袖
这有一说:
柳下跖,春秋末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邹城看庄镇柳下邑人。柳下跖被历代统治者骂作盗跖,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之说,即指他。
还一说:
兖州城西颜店镇的故县村,是一个历史相当久远的村庄。那里曾立有一座石碑,上镌“和圣故里”四字,和圣即春秋时的著名贤人柳下惠。然则故县就是历史上的柳下邑。《庄子》和《吕氏春秋》等所记有很大的寓言成分,未可全信。不过,在春秋末期鲁国有盗跖其人是不容怀疑的。而且,在兖州、曲阜、邹城等地,都还曾有过关于他的古迹。明万历版《兖州府志·古迹》:“顾王城,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城北有墓,曰跖冢”。清康熙版《滋阳县志》则记:“柳下惠之弟展雄,孟子所称盗跖者,在邑西三十里筑城自卫,能周济邻里,号曰顾王,名曰顾王城”。叶主绶《续山东考古录》:“樊县故城在滋阳西南二十五里,俗名顾王城……俗传盗跖所居”。按上述材料所记之地,即今黄屯镇的堌城村。黄屯曾介绍那里是西周樊国。据文物部门的调查,其他至今尚存有古城墙基础,长宽名约500米。古城墙遗址以东有平地,俗传当年的练兵场;又有土岗,俗称“牤牛堌堆”又称“点将台”。此地农民取土,常有箭镞等物出土,确为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文化遗址。说这里就是盗跖的营地,当非空穴来风
据史书记载,柳下跖领导的奴隶起义声势浩大,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近万人,史称柳下跖起义。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他率领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惩恶扬善,杀贵族,救奴隶,攻城池,没收奴隶主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