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关于管、华二人之间的秩事很有名,见于《世说新语》,第一件说二人在园中锄菜,挖到金子,管宁视而不见,华歆捡起来扔掉。虽然二人都是不贪财的清高之士,但华歆这随手一捡,在档次上就落了下风(反正两人都是tǐng变态的)。
第二件说门外有大官经过,管宁继续读书,华歆却忍不住出去看看热闹,回来后,管宁便以华歆为耻,搞出了“割席断交”这个成语来。
从这两个故事来看”华歆的表现其实tǐng正常的,只是管宁有点精神上的洁癖而已,但正是这样的清高,让后人将管宁推崇到了异常的高度。
如果从考证的角度,这两个故事也有些意义,管、华二人并非同乡,他们同园锄菜并在一起读书”肯定是在游学中,门外有大官经过,这个有点象洛阳的状况,而华歆看热闹不够沉稳,则应该是少年心xìng”
所以有一半的可能,这两件事是熹平年间生在洛阳。
百度百科上煞有介事地说,是光和年间,华歆慕名来访管宁,然后生了上述事件,不知是哪位“历史明家”的说法,反正史料上是没有年代记载的。
说起来,管宁虽然割了席子,说“子非吾友也”但也就是少年的一时气话”日后两人关系还是不错的,否则也不会合称“一龙”了”
华歆后来还举荐过管宁。
时间不早,许强王严要出去办事,起身告退,没想到华歆同王严聊起了兴头,也主动提出同行。
华歆与王朗之间的铁事,在《世说新语》中就排在管宁后面,而这一次却是华歆的品格占优,而被反衬的王朗,却因此被后人鄙视,罗贯中受其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给王朗设计了一个被孔明活活骂死的下场,真是冤枉。
不管世说怎么吹,华歆与王朗确实很有缘分,在三国志中合在一传,而且两人的经历都颇多相似之处,败给孙策、做曹操司空参事、任魏国三公等,公正来说,这二位都算是一代名臣,无论地位和学识,当时能与之相比的不过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