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菜刀剁完骨头都有卷刃的风险,而澳洲商场里卖菜刀的,径直用菜刀剁铁丝。据说现在还有一种永远不上锈的……有不信邪的拿回去泡在水里好几天,然后拿到阳光下头暴晒,反复好几次还真就不生锈。真是奇了怪了!
交通工具方面,差距就更大了。不说海港里头那艘好似小山一般的大铁船,也不说平日里在大街上疯跑的汽车,也不说吭哧吭哧四处漏气的火车,就说平素出行,东家们居然从不坐轿子。甚至,整个澳洲……额,还是有几个轿子的。不过那都是花轿,用来接新娘子的。
大家伙或者站在街上冲蹬三轮、拉黄包车的土怂一招手,或者干脆花钱买辆自行车。中南的街道上,轿子差不多绝迹了,马车也不过那么几辆,还是政府的。
算来算去,也就是吃的方面,多多少少让大家赶紧到了澳洲与大明之间的联系。但澳洲的菜色更丰富,菜肴里头放的调料足,吃着味道更好。而且,澳洲还搞了一些大鼻子、倭人的菜式……听说几个女东家喜欢吃大鼻子菜与倭寇菜,然后她们合计了一番,没俩月就在鹿特丹大街上一前一后开了两家餐厅。一个是马克西姆西餐厅,另一个叫什么大和屋料理。
还真别说,东家们似乎还真好这一口!自打开了业,东家们隔三差五的总会上这俩地方吃饭。有好奇心重的就琢磨了,难道……这大鼻子菜跟倭寇菜真那么好吃?摸着鼓鼓的钱袋子,喝上二两苞谷酒,几个家伙壮着胆就去了。然后……没有然后了。半生不熟牛肉,还带着血丝,根本就没熟!倭寇菜更过分,小蝶小碗的就不说了,人家大鼻子起码还加热一下意思意思,而这大和屋料理的鱼,甚至连加热都没有!切成薄片,生着蘸芥末吃……这……野人才这么吃!
最要命的是,算账的时候,账单上的价钱足以让普通人咋舌。那可是足足大半个月的工资啊!打那儿以后,这两家餐厅就被大家伙列为了黑店,再也没人光顾。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无外乎一句话,澳洲与大明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更具体地体现在了语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