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机危机,危险里头伴随着机遇。眼前的上千士子皇城外叩阙,是自打满清南下以来马士英所遇到的最大危机。当然,对于经济顾问史文博来说,这危机仅仅是马士英的,与他无关。非但如此,这家伙幸灾乐祸之余还从中看到了一个机会。
天下间的事儿,无非利益平衡罢了。
国子监并京城士子为何闹得这么凶?又是抠阙又是长跪示威,据说还有组织者现在满大街的拉人头签血书,打算要玩儿si谏,这背后一切的缘由不过是利益二字罢了。
大明朝绵延二百多年,到了现在人口早就跟洪武初年有了天壤之别,连带着文风更盛,天下间读书人也多了起来。但朝廷开科,每科选士都有定数,二百多年未曾有过增减。这就等于客观上加剧了读书人之间的竞争。
原本就是僧多肉少,你马士英现在又搞了个捐纳,什么生员、举人乱七八糟的考试都免了,只要银子足够,就能一步到位当官儿。这也太欺负人了,合着我们读书人寒窗苦读那么些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门儿都没有。
所以复社中人谋划之后,登高一呼,才会引得士子们群情ji奋。
要化解这场危机并不难,无外乎出让利益给这帮读书人罢了。怎么出让?捐纳制度可是他史文博一手推动的,而且成绩斐然,断然没有收回的道理。就算他史文博肯,刻下正跟士子们憋着劲头的马士英也绝对不肯。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增加一条为官的途径就是动摇国本?那要是没了捐纳之制,一年少上几百万两银子,朝廷怎么办?没了银子,养不起军队,那些丘八造反且不提,若没了澳洲人扶持,满清径直南下灭了大明朝又该当如何?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比之当前的危机,满清与农民军乃至天下间跃跃yu试的野心家更让老马重视。并且老马已经认定这幕后有黑手了,方才抽随从的小吏从皇城的侧门溜走,刻下已经发动人手调查事情始末。
这是一场政治yin谋,对于政治yin谋,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