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 较量
刺杀马士英的确可以起到令南明混乱上一段时间的作用,但很明显,满清必须要为这次刺杀行动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还要忍受着极其可怜的成功率。身为大明首辅,尤其是一位饱受争议的首辅,马士英异常珍惜自己的小命。所以出入的时候不但有大批的军士护卫,身旁还总跟着一小队黑水雇佣兵。
满清几个月的渗透时间,也不可能在南京城内布置下一支可以短时间内歼灭马士英卫队,并且不惊动城内守军的大队兵马。
相对来说,刺杀史可法的成本就要低廉多了。众所周知,史可法这人刚正不阿,极重自身的声誉。良好的声望就是史可法最大的武器。大明内部的党争虽然残酷,可大家都是士大夫出身,远没到明刀明枪的地步。再者说,史可法若是遇刺了,那不等于是政敌们往自己头上泼脏水么?在这个声望决定政治地位、仕途的年代,这就等于自绝后路啊。
所以史可法从来就不担心有人会刺杀他,乃至上下朝身边就跟着几个家丁,除此之外再无旁的护卫。满清若将目标锁定在史可法身上,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并且其所带来的后果,一点也不比刺杀马士英来的小多少!
扬州之战前,马士英号称在朝廷里一手遮天。可每每要推行政令,且不说在朝内遭到那帮科道、清流的各种阻挠,便是这些政令根本就没法出京城。那些政令到了地方官手里,马党的地方官自不用提,非马党的根本就不屑一顾。
耿直一些的干脆上书驳斥,老成一些的权当是没看着。
而扬州战役之后,老马与史可法一番肺腑之谈,愣是让史可法投靠了过来,与之合作。单单是史可法也就罢了,最要紧的是史可法可是带了一大帮子的远东林党官员。某种程度上讲,史可法这位道德崇高的精神领袖,就是一面大旗,极其有号召力。
这一手不但直接造成了东林党的分裂,更是扭转了马党在士林、民间极其糟糕的声誉。连带着让马士英的政令得以顺利推行。所以现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