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科学号飞船又一次承担起了搬运类星体这一项至关重要的科研任务,萧宇将新式电脑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计算力都倾注到了科学号飞船上面,而其余的计算力,则放到了庞大的建设任务之中。
制造这些仪器的科技虽然还没有研发出来,可是先期进行一下建造任务,总归是可以节省以后的时间。在萧宇的操纵之下,数量庞大的战舰群开始在类星体的吸积盘之外大规模的拦截伴星河系所输送过来的物质,大量的工厂开始兴建,众多的太空基地开始出现在这片混乱而狂暴的星域之中。
在科学号飞船之中一个巨型实验室里面,有一个按照等比例缩小的类星体模型在这里。萧宇的庞大计算力完善的将它支撑了起来,外部散布在类星体边缘的数千万个探测器则实时的将各种观测数据传递到萧宇这里来,然后经过萧宇的处理,就在这个模型上面呈现了出来。
就算按照比例缩小了,可是这个类星体模型还是具有十几米的直径。它就这样悬浮在巨型实验室的半空之中,高速旋转的吸积盘,高速喷射的喷流,巨量如同洪水一般涌过来的物质补充,都在这里按照最为真实的模样重现了出来。
萧宇正在按照自己的推断,在自己的脑海之中不断的调整一些物理参数,或者将这个区域的空间曲率增大,或者将那个地方的空间曲率减小,试图在这模拟之中,先期完成搬运类星体的任务。
现在已经是第数百万次试验了,在这数百万次的试验之中,没有一次试验获得成功。搬运类星体实在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任何一个微小参数的改变,任何一次微小的错误,这数千亿个空间弯曲仪器任何一个仪器出现了错误都可能会影响到全局,从而导致整次计划完全失败。在模拟之中萧宇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在真正的行动之中,一次失败,很可能萧宇就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了。
因为搬运一个河系和搬运一颗恒星不同。它的密度太大,质量太大,这就要求空间曲率必须要达到一个极其惊人的程度才可以将它搬运走。就像带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