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学子,还愿意收大汉帝国以外人为学子,不论男女,天下间有任何愿意向学的人,年龄以及资质过关皆可入学,当然太学宫书院的学子都会受到监天司的暗中监视和调查。
每一个备考生都是经过大汉帝国官学的筛选,送入太学宫书院培养,毕业后将为大汉效力,这是大多数贫寒学子鱼跃龙门的途径之一。当然也可以通过举荐名额进入太学宫书院,何谓举荐名额,名儒名仕之荐,或者官爵余荫,或六部举荐,或功臣后代。
今天东城大街上显得十分拥挤,人多车多。此时天已经亮,只是太阳还未升起。但是车马太多,大街上却扬起了一些灰尘,激起车马的打喷声,加上人声,车马滚过青石板的声音,显得异常的热闹。
从四个主要的城门到书院的路已经被军士封路了,两排军士站在街边严阵以待,维持着秩序。礼部有专门的车马接送备考生和书院学生。算不上豪华,但是足够遮阳避雨。但是却得到最先放行,拿着入院凭证的车马在军士的指挥下,杀出一条血路,往太学宫书院方向行去,从天空鸟瞰,可以看到书院门口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
太学宫书院的文会是许多皇亲贵族,高官贵妇最钟意去看的活动之一。为什么?因为这里集中了整个帝国大多数最精英的学子,他们年轻,意气风发,有前途。有来这里提前物色得力干将的,还有来这里观察哪个郎君更适合成亲的......不一而足。
但文会的重要人物是备考生和学子,那些参加观看的各部门衙官员和王侯及其家眷的车马全部被要求停在两边等待。至于那些买了观看门票的富商以及普通百姓直接被赶到了队伍后面。
考生和学子比官员,比王侯,还重要,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在这个大汉帝国,却是事实。看那些华贵的马车安静地停着,一个个随身护卫面色如常的模样,可以想象他们已经见识过无数次书院文会,都是这个样子。
曹时和曹慎坐在有平阳侯府标记的车马中,曹慎时不时地掀开窗帘。曹时听着车马外的动静,还有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