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皆大欢喜,当场跪倒在观音像前,鼎礼参拜,久久不愿离去。
这尊观音像以整块羊脂白玉雕琢而成,高逾三尺,雕工精湛,巧夺天工,大士衣衫、净瓶、柳枝、莲座栩栩如生,面目可亲,观之有悲天悯人之意。
慧锷接连三日跪在观音像前,不吃不喝,祈求观音大士能够点化解困。寺院住持清睦和尚见慧锷如此心诚,心中钦敬异常,便为慧锷讲述了这尊观音像的来历。
原来五台山中有一隐居方士梅岑山,号为“梅岭居士”。梅岑山生性恬淡,半生未曾婚娶,因为其弟体弱多病,延医请药多时难以调理,故而梅岑山走访各处名山大川,寻觅神医良药,为弟弟调理身体。
忽有一日,梅岑山梦到观音大士指点,其弟需每日饮用大士净瓶中净水,可保身体康健。梅岑山醒后,便虔诚的步行去往西轮之地,带回一块羊脂白玉来,精心雕刻起观音大士的形容相貌来。
梅岑山身为河东一带最负盛名的方士之一,虽然不像传说中拥有地仙之躯,却精通书法、诗词、丹青、音律、岐黄,武技亦十分高明,是是河东道上出了名的高手,号称书剑双绝。
一道通,百道通。修习到梅岑山这等境界,追求的已经是先天神秘之道,世间各种文武手段无一不融会贯通。梅岑山削木为刀,将真气灌注于生机勃勃的木刀之中,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将白玉观音像雕琢完毕。
只是玉观音形容美矣,其神韵却始终不得其髓,梅岑山苦思多日,始终不得其法,心下犹豫苦闷,便在山中徘徊观景解闷。
忽有一日,梅岑山发现一块山石之上,停驻着一只七彩斑斓的大鸟,似鹰似隼,又非孔雀秒禽之属,不知其究竟是何种类。此鸟鸣叫声清亮动人,见到梅岑山后,鸣声中居然满含喜悦之意,待得梅岑山上前观看之时,鸟儿忽然转到山石后消失不见。
梅岑山走到鸟儿落脚的那块山石边,见不知何人将一襁褓中女婴丢弃于山石之上,女婴面目姣好,虽然初生不久,眉目间却已流露出慈悲良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