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蛮族之间的战争,从二月底的接触战,到三月初的大爆,几乎没有任何的拖延,因为双方原本也就已经做足了准备,不管是锐气的比拼,还是物资的积累,至于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等,更是早就经过了不知多少次的推演。
南方的反攻,是全方位的,而蛮军终究还是受到了占领时间太短、后方不稳的影响,虽然也组建了不少天孝军,但是天孝军的士气,不管是与南方实行先军政策的华夏军,还是与顺利改革军制后的新军(蛮军),全都无法相提并论,更多的时候,只是用来送人头。
虽然天孝军本身的实力实在是不值一提,但在协助新朝管理百姓、镇压反抗的过程中,却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正因此,以宁江在临安重新组建的神武右军、吞鹏军为的各路人马,先重点打击的就是天孝军,这也迫使蛮军不得不开始收缩防线,长河北岸的武州和秦州,最先落入了华夏军手中。
虽然在长河北岸,很快的就站稳了脚跟,但是在往前推进的过程中,依旧是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虽然运用上了火炮,但是缺少优良的战马,依旧是华夏一方最大的难题。南方江多湖多,水战的作用极大,然则要想收复中原,骑兵终究还是难以缺少的要素。
而为了避开己方火器不如南方的弱点,神册宗倍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以机动性更强的野战为主的战略,并不局限于一城一池的防守。
新朝以精锐骑兵来去如风的战术,对于南方的华夏军来说,的确是最为头疼的事,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华夏一方因为火炮的使用,所形成的阵地战、攻城战的优势,一些华夏军往往还在路上,就受到了出其不意的攻击,损失惨重,一些运输中的火炮,也因此而落入了突然杀来的蛮军手中。
临安一方,对此所采取的策略,就是进一步实行先军政策,同时对前线的将领,在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后,就大量放权。在大的战略上进行统筹,前方将领的具体战术,基本上不进行过问,只在事后加以研究。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