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却是不知道在雒阳发生的一切,此时他已经和太史慈赶回了平寿县县城。
他策马缓行,一面观察着平寿县的百姓,一面分神同太史慈闲聊。
“子义,我感觉平寿县比我们出征之时要好了不少,似乎百姓已经从以前蛾贼的侵害中恢复了过来,颇有些宁静祥和之感。”
这确实是刘毅回到平寿县城之后的第一感觉,在他率军出发征讨黄巾的时候,平寿虽然谈不上满目疮痍,但是也十分萧瑟。
他那时候受到时势的影响,并没有着力于恢复民生,而是先侧重于发展军事,开始是谋求自保,后来被粮秣所累,接着又迫于何进的威胁,急于扩张。
在亲自坐镇平寿县的那段时间,刘毅大部分都是泡在了大营里,注重新兵的训练,对于政务其实只是完成任务的形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等到率军出征,他就将那段时间表现较好的令书任命为假县丞,同时兼功曹一职,要求其在做好功曹本考核、监察等本职工作外,还要担起一县政务。
其实刘毅当初在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心里是没底的,但是那时手下只有令书一个是正路出生的士人,而且此人在功曹上干的还不错,所以刘毅就咬牙让其顶上。
后来根据布置在平寿县的联络使反馈来看,令书干的还不错,起码没有出什么乱子,刘毅也就放心在外征战。反正大印在他手里,必须要经过县令处理的文书都是通过联络使来回传递的,刘毅也不怕出什么大的乱子。
但是从现在他自己亲眼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令书干的恐怕不是“不错”二字可以评价的,应该是“极好”才是。
反正刘毅认为,除非是他自己另辟蹊径,用上现代的管理学思维方式,否则单论治理而言,应该是比不过令书的。
他本以为这令书身为法家士子,主修的又是刑名,又不是什么历史上知名的人物,在治民上应该是一般般才对,没想到此人竟然把这一县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倒是小瞧了对方。
太史慈听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