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没有发生大事之后,刘毅就带着几叠纸,赶往蔡邕的住所。
这些纸是他特意命令人从城东封闭式作坊里面取出来的。
在有了刘毅的思路建议之后,那些工匠们经过了数月的改良试验,终于做出了可以用于书写的纸,虽然看起来有些丑,一副土不拉叽的样子,但确实不再是落笔就晕染开来了。
“此便是改良过的蔡侯纸,蔡公可以一试。”刘毅找着了正在指挥仆役搬书的蔡邕,将手上一叠黄纸递了过去。
蔡邕也不客气,他立刻叫停了仆役的动作,要求仆役们不要乱动,等他指挥再继续搬运,旋即便接过刘毅手中的黄纸,匆匆回了刚布置好的书房。
心中有底的刘毅也不着急,背着手就慢慢悠悠的向蔡邕书房溜达,等他进去的时候便看到了一个执着笔,激动不已的老帅哥。
“蔡公,此物如何?”
刘毅语气中带了一丝小得意。
蔡邕长出了一口气,将笔搁架上,重重一点头,“甚妙,即便那雕版印刷不能成,此物也足以让文坛大兴。”
他犹豫了一下,问道:“不知这改良的蔡侯纸,所费几何?”
这是蔡邕非常关注的一点。
现在书写的材质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帛书,为绢帛所制,造价昂贵,不是富贵之家根本用不起。另一种是简牍,虽然取材便宜,但是工序费时,需要烘烤脱水才能使用。
“汗青”一词,就是因为制作竹简的时候烘烤竹篾,青竹之上水分脱出,像流汗一样,所以叫做汗青。
他之所以看重刘毅这改良蔡侯纸,就是因为蔡侯纸便宜,如果改良的工序复杂,大大提升了造价,甚至超过帛书的价格,那么就只能成为鸡肋。
刘毅一下子就明白了蔡邕的意思,他虽然不清楚改良蔡侯纸的具体造价,但估么着不会太多,就斟酌着回道:“与原本的蔡侯纸相差仿佛。”
“相差仿佛......”
蔡邕默默念叨了一句,随后抚须而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