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仁智宫有变,先请平阳公主坐镇长安,自率亲卫赶往仁智宫。”
裴世矩瞄了眼对面两人的脸色,心想也难怪太子斗不过秦王,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数月前陛下启程往仁智宫的时候,太子许诺他日由自己来处置李怀仁,这件事……太子显然告知了王珪、韦挺,或许还有魏征。
所以,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王珪、韦挺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但裴世矩非常肯定,李怀仁赶到仁智宫是他计划好的,绝非临时起意。
怎么可能那么巧!
当年顾集镇一战,李怀仁绝境逢生,去年天台山一战,李怀仁赶在梁军破阵前抵达,不可能每次运气都那么好。
而且虽然韦挺、王珪说得隐晦,也不太清楚详情,但封伦之死,以及封伦当日从中书省内被押送往仁智宫,都证明了封伦肯定与齐王有勾结。
裴世矩想到年初议事的时候,李善要调杨文干转陇州总管,而封伦坚拒……显然,这位魏嗣王是知道内情的,至少猜到了点什么。
通过对仁智宫事件的了解,裴世矩迅速理清了李善的思路,无非就是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关键时刻率战力强劲,多有大将的亲卫赶赴仁智宫救济。
但有一点,裴世矩没有想通。
封伦、齐王、杨文干不可能是随随便便捡个日子起兵谋逆的,从李渊出长安避暑到杨文干谋逆,中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善是如何确定日期的呢?
裴世矩是绝不会相信什么李善遣派亲卫被截杀,然后尽起亲卫这种鬼话的。
是李善在齐王身边安插了人手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定是李善自己的人手,而不会是秦王的手笔。
裴世矩觉得有些头痛,头痛于现在的局势,陛下厌弃太子的态度已经不带任何掩饰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应该就在今年会废太子。
裴世矩更头痛于那个青年的手笔,似乎对方有着无穷无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