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郎敬波继续朝下看。
研究这些规律,虽然有时候确实没什么意义,也没什么用处,但是偶尔,我们还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东西。
比如上面出现的那个“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的数列,它就和一个现实问题很接近。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就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那么问题来了:一对刚出生的兔子,一年内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如果我们已经将之前的那个数列,也可以称之为“兔子数列”,已经将它的规律研究的很清楚,那么对于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应该是小菜一碟才对。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不那么容易能找到与之对应的现实事物。
但是没关系,就像我们平时常用的语言和文字一样,她有时候也不那么有用,不是吗?
更何况研究这些数学规律,还能让我们构建一个纯粹诞生在思想上的瑰丽宇宙,甚至还能让我们的才气修为急速增长,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读到这里,郎敬波莫名的叹了口气,
“是啊!为什么不呢?
而且这个数学明显比其他那些儒家啊,道家啊,门槛更低,甚至也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判断对错。”
想到儒家道家释家更注重心灵的学派甚至还有心灵崩溃的风险,而按照佚名前面的说法,只要推理的逻辑过程不出错,数学的答案便是准确的,他又唏嘘到:“而且也更安全。”
再有,由于数学中的数字诞生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其中的加减乘除等运算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而其中那严密的推理过程又诞生于我们的逻辑。
那么换句话说,数学就是诞生于我们智慧生命脑海中的一种逻辑语言。而且还是一门流通广泛,已经达成共识的语言。
甚至她也可以是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一门工具。
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着用数学公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