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生的办公室里,伴随着短暂的安静。
随后响起的是齐隆嘲讽的声音。
“你不懂生产胶片的过程,竟然还敢胡说道,说用乙酸来代替硝酸。”
“来之前我还以为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原来光会说大话。”
“你知道我师傅为了研究你说的乙酸,一直待在实验室里忙了十几个小时吗?”
王海生也确实十分意外。
他本来还想两个厂子做一下友好的技术交流呢,没想到何雨桥上来就来了这么一句。
不过他心底里隐隐觉得,何雨桥是个稳重的人,应该能应付接下来的情况。
于是就坐在椅子上,皱着眉没有说话。
何雨桥听完齐隆嘲讽的话,依然是十分平静的表情。
他确实不知道胶片生产的具体流程。
原材料什么的,他也一概不知。
毕竟生产胶片和生产肥皂不同。
制作肥皂,是上学时期非常基本的一项实验。
所以他自然也十分了解。
但是关于胶片的知识,他知道的很少。
毕竟他们都是数字时代了,哪还用得到胶片呢。
不过即使如此,他也知道一些关键信息。
比如说:老电影放映机使用的是白炽灯泡光源,温度较高。
七十年代之前的电影胶片大多是易燃片,也就是硝酸盐胶片,放映时由于断片容易自燃。
七十年代开始的电影胶片称谓安全片,一般不易燃烧。
也就是乙酸盐胶片。
结论肯定是没毛病的,具体怎么从原材料推到结论去,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说实话,他确实没想到胶片厂的人直接找过来了。
他原本以为,胶片厂的人能够通过这个结论找到改进方法。
不过想想,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心里就抵触这个结论。
所以大概研究了两三天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他这里来进行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