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表格外简单明快。诸多不同情况下火力使用方式列表以及火力投放数据表做的完美无缺,可见陈韶小组里真的有能人。
此时秘书已经把对战过程记录拿了进来。中将拿起来快速浏览起来,本以为陈韶在演习中采取了什么不得了的战术。或者是杨宇霆在指挥中出现了巨大失误。
然而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硬是没看出什么巨大错误。非得说有什么异常,就是陈韶的部队编组模式下,战斗班展开时士兵根据组长或班长指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战斗群展开后用"口语"、"手语"、"军号"或"无线电"来传达战术指令。
陈韶的三三制编组下,一个连的部队就分配成了27个战斗群。完全展开后覆盖了800米宽的战线。
河道本该是进攻方面对的最大障碍,陈韶的部队编制反倒让河道成了防守一方的战争迷雾。
在遭到大量轻机枪机枪攻击下,蓝方的反侦察部队根本没效。蓝方司令杨宇霆认为河道对面的红方是平均分配了兵力。在遭到红方猛烈轻武器火力掩护下的试探攻击时,认为红方准备一波莽过来。随即按照军事常识,下令他的75炮群对河对岸敌人进攻阵地进行了覆盖式速射。
这个选择没错,如果一定要挑毛病,大概是应该对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范围进行间隔速射。
可杨宇霆万万没想到,自己对面的敌人不过是一个连队。这次速射不仅消耗了弹药,更让自己的炮兵位置暴露。
陈韶随即命令他手里的105毫米野战榴弹炮实施了压制性炮击,同时调集两个营从左右两边展开强渡。
75炮在对抗性方面的劣势随即暴露出来,75炮根本对付不了105。而弹药大量消耗下,也无法维持密集射击。
陈韶部队的在重机枪压制下完成强渡,杀进杨宇霆的阵地中。由于陈韶部队里面编制了大量轻机枪,甚至不用看演习司令部计算室的数据判定,仅仅凭借想象,宋岚中将就能想到杨宇霆的步兵用步枪对抗轻机枪的绝望。
更绝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