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完全混乱。不管别人如何,陈韶完全无法被别人的情绪带动。在投身战争之前,陈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直到失去了普通人感受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事实。
用手指抹掉眼泪,陈韶的情绪也平复下来,“诸位,战争只会带来悲痛,我曾经陷入悲痛中无法自拔。当我在汉城亲眼看到日军的暴行,当时也只有愤怒。直到我离开战场几个月后的一天,我突然想到。我们在战场上的牺牲,换取到的是数千万朝鲜人民的解放。我才终于感受到这场战争是有意义的。至少,我所付出的,我所失去的,是有意义的。正义是有意义的,正义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正义能够释怀我对自己的质疑。”
茨威格无法理解陈韶的话,正义这种东西对茨威格太过于暴烈,太过于抽象。茨威格最能理解的正义,大概就是他家中进行过的诚实交易。至于人民的生命,以及所谓的解放。距离维也纳这样的诚实太过于遥远了。
但茨威格感受到陈韶绝非无病呻吟。只是茨威格此行前,得知陈韶只比他大一岁,就觉得自己或许永远理解不了陈韶这样投身战争的人。
直到听到陈韶不得不从正义中寻求抵抗痛苦,茨威格才觉得能理解陈韶。但茨威格也确定了另外一件事,自己和陈韶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有交集。
在这样的认知中,茨威格记起了自己是来质疑陈韶,想了解这位少将要将世界带向何方。便转头看向罗曼·罗兰阁下。却见罗曼·罗兰阁下脸上都是同情的神色,而阁下的眼中仿佛有一层薄薄的水雾。好像完全体会到了陈韶的痛苦。
会面没有太久,因为没人提出更尖锐的问题,陈韶就宣布结束了会谈。
茨威格随着罗曼·罗兰阁下走出大周使馆,面对没能进入使馆同伴们的问询,罗曼·罗兰阁下并没有说话。茨威格不得不先和同伴们回到咖啡厅,才将会面的内容讲给众人。
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陈韶是编出的那些话,有些人则认为陈韶是故意搞了这么一出,想完成他此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