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怎么办?就当没看到吧。”司马江中将叹道:“咱们也没办法把这些人怎么样。”
陈韶又看了一遍报道。报道可是相当恶意,又很有技巧。他们并没有否定救灾,却巧妙的表示,救灾的大周军队救灾行动感到非常不耐烦。而朝鲜灾民又不是很配合。
非得说的话,这还真的是实情。但是这样的裁切组合方式,却呈现出‘另类’的救灾场面。
妈了个X!陈韶又忍不住骂了一句。
不过转念一想,却想起了一件事。不禁皱起眉头。
司马江一看陈韶这模样,就问道:“陈军长有什么想法么?”
“我突然想起件事。我……有点对不起部队呢。”陈韶有些迟疑的答道。
司马江是真的有些意外了,“啊?为何这么说?”
陈韶整理了一下思路,慢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部队现在救灾的确是极为正确的事情,但是部队也是人,部队在这大雪天里面行动,有没有被好好对待。
司马江听完这话,微微皱起眉头,“陈军长所说的,怎么和一个电影里面对话一样啊。想要救灾民,先得把赈灾的官给救了。”
陈韶有些无奈。在大周,有不少抨击30年内乱的文艺作品,里面格外出名的就是《和珅传》。和珅是一名虚构出来的明朝官员,乃是皇帝的心腹。
这位和珅大人做事极为圆滑,却是个非常精通官场的家伙。有次和珅赈灾,大明朝一位清官与和珅大人一起负责,两人就在如何赈灾方面各有自己的看法。
清官么,自然是各种清廉。但是和清官一样,清官为名,所以无能。和珅大人一句‘若是朝廷真的有能力赈灾,地方上就办了,事情弄到咱们出马,那就是要咱们用100万两银子,赈济三百万两也未必能赈济的灾情’。
至于那段关于赈灾先赈济官员的话,无疑成了经典对白。
虚构出来的和珅知道维护稳定、防止动乱是朝廷赈灾的最重要目的,所以对于他而言,饿不死闹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