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馆虽然也能收集情报,却没办法如索罗这样用一线视角报道大周救灾。其中的许多细节是欧洲列强想都想不到的。那是只有东方才会采取的手段。
看到大周靠不到30万的军队就完成了朝鲜南部的粮食分发,救济了千万级别的灾民。欧洲列强们并没有感受到赞叹。很自然的,欧洲报纸上开始对大周救灾进行了各种批评。
这些批评并没有联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股风气。以至于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施里芬上将看完报纸,都有些不屑的把报纸扔到一边。
虽然对报纸的立场很不满意,施里芬上将依旧在德国总参谋部内阻止了研讨会。分析大周此次救灾所展现出来的军事组织能力。
“阁下,用25万左右的部队控制1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真的有可能么?尤其是完全进入到所有的乡间。”
德国总参谋部人员最在意的事情就是这个。大周的救灾对于德国总参谋部来说毫无意义,德国军队或许会在地方政府的极力请求下考虑一点点针对极少数情况的小规模救灾。
譬如,在某个贵族城堡遭受洪水的时候把贵族一家人从城堡里救出来。但是针对千万级别人口的救灾,根本不可能出动军队。军队也不会同意进行这样的行动。
虽然军队救灾毫无可以借鉴的内容。但是军队深入10万平方公里,完全控制村庄,对于德国总参谋部来说是一个充满了可研究内容的军事话题。
对于欧洲来说,想实现这样程度的控制是闻所未闻的大事。如果真的能做到,就意味着战争很可能实现极为有效的‘以战养战’。攻入他国领土,利用他国资源为本国战争提供物资。是无数军事家们所期待的局面。
因粮于敌的诱惑,可不是只从现在开始的。
施里芬上将听着参谋们的问题,没有说什么。就是听着。因为上将心中考虑的是另外的事情。欧洲报纸的态度变化真的很有意思。听闻大周军队救灾的时候,欧洲报纸充满了一种圣母情怀,觉得军队救灾这样的奇闻太猎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