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考验。
1905年8月,欧洲少数在印度的记者们看到火车运回了大量尸体。英国殖民地当局调动了许多印度军队上了向东北方向去的火车。
记者们大感兴趣,给印度军官塞了些钱,很轻松的打听到印度部队的目的是阿萨姆地区。
虽然英国并不想宣布自己在阿萨姆遭受到的失败,可消息很快就在欧洲各国报纸上见诸报端。便是英国国内报纸知道不报道才是最好的,却也只能化被动为主动,用非常优雅的笔法,讲述了印度殖民当局在阿萨姆的‘可歌可泣’的战斗。
首相大人拿着最新的战报,已经不知道该先把哪一位阁员叫来。战争的损失太大了,有两千英军,六千印度士兵确定被击毙。一千多英军和四千多印度军队下落不明。
由于阿萨姆地区处于局面不明的状况下,退守山口的英军根本不敢派人前去搜寻。只能默认这些部队大概是被歼灭了。
最后首相咬咬牙,还是召开了内阁会议。刚一开始,内阁成员就表达了对首相的失望。
便是知道自己会面对这样的局面,首相心中也很失望。但是这属于没有办法,英国的政治体制就是这样。执政党的首领并非是党派的主人,而是被选出来为党派效力的一个人。
下面这些议员出身的阁员们是首相的‘选民’,首相可以通过党内制度与国家制度要求这些阁员履行其责任,却没有理由让这些阁员对自己俯首帖耳。
好在这帮保守党阁员们也很清楚这件事。对着首相开炮之后,胸中的郁闷消散。他们立刻开始应对眼前的局面。
外交大臣表示,此时需要再与大周进行协商。询问大周到底想做什么。外交大臣也不避讳,“阁下,如果可以的话,是否能接受对阿萨姆地区的一些自治权进行调整?”
“这么干的话,我们岂不是变成了自由党么?”党鞭实在是忍不住,提出了看法。
理论上,党鞭是管理党派内的纪律。不能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在执政党会议上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