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陈韶觉得M99炮真有军事历史博物馆中青铜炮的味儿。虽然青铜炮不再直接装填炮弹,而是使用炮弹,整体构造不那么明显。可前细后粗的基本结构,以及炮口处为了增加强度,在铸造的多留下来的一圈强化结构。和100年前的青铜炮如出一辙。
没错,这就是青铜炮。
不管是海军将令还是陆军将令,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评价亲眼所见的玩意。
尴尬的气氛中,陆军徐中将开口了,“青铜炮还是耐磨啊!”
“是啊是啊。”海军李中将赶紧跟着打圆场,“青铜炮的耐用优势非常大。”
也不知道匈牙利军官是听不明白,还是真听明白了,他们就入耐磨性入手,从加工的简易度为主要亮点,开始介绍这款编号M94/99的青铜火炮。
1894年,奥匈帝国设计了这款M94火炮。采用经典的卧式炮闩,炮手需要转动笨重的螺纹结构实现闭锁射击。火炮发射分装式弹药,最大射程6600码(约6000米)。
到1899年,考虑到山地作战的需要,M94进行了适当的改装,炮管最大仰角提升到65°,能够以大角度攻击障碍物后面的敌人,这款改进型被称为M99。
后来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作战要求,火炮进一步进行改装,加强了耳轴和车轮等结构,以适应更为恶劣的拖曳环境,这些改装型号被称为M94/4和M99/4。
陈韶看着两位中将一本正经的和匈牙利兵工厂的军官们聊着这款火炮,只觉得要自己都快尬死了。
这款火炮口径的时候是150,生产的时候是149毫米。陈韶听得脑袋都有些嗡嗡作响。直到陆军徐中将说道:“开几炮后,这气密性还能有保障。”陈韶也明白过来。
没错。青铜炮的胀缩率比较大。受热后,149口径反倒能稳定发射150炮弹。如果从一开始就制造成150,受热膨胀后反倒降低了气密性。毕竟么,奥匈帝国的青铜炮是分段装填。也就是说,陆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