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又开始假惺惺起来,说什么找到前明后裔之后,定会善待他们。
然而,谁信了他的鬼话,也就离死不远了。甚至于,康熙还公开发诏:“朕意欲访查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就是说,他想找一个老朱家的后代,给他官做,然后让他帮忙世世代代的守着朱元璋的墓。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临死前,召集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焕,崇祯皇帝不但没有伤害他们,还给他们换上民间衣服让其赶紧逃命,算是给大明留下一点希望。
三个儿子临走前,崇祯皇帝怕他们从小在深宫中长大,不懂外面的规矩,他还特意吩咐:“见到做官的叫老爷或相公,见到平民百姓叫老爹或老兄,见到文人叫先生,见到军人叫长官,以此保全性命,勿忘父母之仇,勿忘光复明室。
有一个名叫“王士元”的人,自称“朱三太子”即朱慈焕,李自成兵败以后,朱慈焕一路流浪,后来在凤阳遇到了一个王乡绅,王乡绅心念故国,看到王子落难如此,不禁“执手悲泣”,还冒险收留了他,为其改名叫“王士元”反过来念就是“原是王”。
王乡绅死后,朱慈焕被迫再次流浪。结果在浙江又遇到了一个前朝胡姓官员,谁也不清楚他到底知不知道“王士元”的真实身份,反正他看到其仪表不凡,相貌堂堂,就将女儿许配给了他,于是这个“王士元”后来就一直在浙江余姚以教书为生,到康熙47年时,他已经活到七十五岁了,可谓子孙满堂。也许是自己放松了警惕,一次和朋友喝酒时,他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结果被好事者举报了,清廷很快就抓住了他,将其全家处斩,须发皆白的朱慈焕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着实可怜。
这就是所谓的康熙,当然这个历史的悲剧在此刻并没有重演。朱慈烺如今好端端的活在这个世上,带着老爹崇祯皇帝来到了雄县县城。
这个雄县的县令就是潞王的连襟,他在此地作威作福,寻常人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朱慈烺为什么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