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问题。
如果对于某些情况,官员选择了欺瞒呢?
官员确实上奏了真实的情况,但是有选择性地上奏了一部分,隐瞒了一部分。
要知道,朝中的实权官员是不少的,他们从皇帝手中抠出一权力,就意味着自己手中了一权力。
每个人,或者官员的最高理想,都是架空皇帝、成为无冕之王,这是一个人都知道、但谁都不会明说的潜规则。
如果皇帝不喜欢看奏章,那么臣子摸清楚了这一,必然会逐渐拿捏。
比如大盛朝后期就有一位皇帝,对朝政不感兴趣。所以当的太监就喜欢他玩到兴头上的候把一些关键的奏折拿给他看。这候皇帝会很不耐烦地说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于是,这些太监们就真的开开心心地自己去处理了。
久而久之,皇帝的权力就被窃了。
当然,把太监换成文官,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文官嘴上虽然说着仁义道德,但要真的发坏,节操不见得比太监。
所以,楚歌能不能混?
能不能因为累就不看这些奏章?
不能。
因为他猜测,这次破解副本的关键,很有能就藏这堆积如山的奏章之中。
长年累月地批阅奏章,本就是做一个好皇帝的先决条件。
因为古代的通讯十分不发达,皇帝深宫之中,不能刻刻掌握每个官员的实际情况,不能了解到国家的边境地区、乡县或底层区域的实际情况。
获信息的唯一方式,就只有这些大臣们的奏折。
所以,楚歌只能耐住性子,继续批阅这些奏折。
好《暗沙》只是一款游戏,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楚歌倒也不需要真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批阅这么奏折,游戏间推进到第三天的候,他已经看到了第一份至关重要的奏折。
之所以知道这份奏折至关重要,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到奏折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案件,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