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放下笔。
此时他心中全都是韩确说的那些关于新法的事情,哪还有心思修书。
对于新法,文君实当然有自己的论断。
他认为,新法推行到最后一定会变成害民之法。
一来他认为天下之财有定数,不在民则在官,青苗贷要增加国库收入,就必然要损害民财;
二来他心里也清楚齐朝的这些官员是什么尿性,王文川确实在地方上搞新法试点很成功,但这些官员中又有几个王文川?就算韩确是,那其他的知府呢?知府底下的知州、知县呢?
三来,他也清楚王文川是个什么样的人。此时的新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可用之人,所以对官员的任免,肯定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对于征敛民财的行为,多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韩确跟他说的这些,完全把他之前的判断,全都给推翻了!
韩确竟然能约束手下的知州、知县,全都严格执行青苗法,民众自愿,绝不摊牌?
而且,他要罢免这些官员,换上其他的官员,王文川竟然查都不查,立刻就同意了?
什么天方夜谭!
韩确此人,文君实有所了解。
他是因为支持新法而光速提拔上来的,在文君实眼中,虽然不算是完全的钻营小人,但相比于王文川的品德和能力,那是差得远了。
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升迁,纵容手下的知州、知县强行摊派青苗法、给自己增加业绩才是合理行为。
怎么反而像是王文川附体一样,竟然能不折不扣地执行新法?
王文川对他的完全信任就更离谱了。
因为这些光速提拔上来的官员是什么德性,王文川也是清楚的。万一韩确是为了搞朋党,要在西京河南府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才提交了这些人事任免呢?
王文川远在朝堂,几乎不可能查清楚被韩确罢免、提拔的这批官员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更好的处理方式,必然是只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