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辰仔细将奏章查看了一遍,李斯所诉说的就是一件事情。
原六国境内的官员在给咸阳递交文书里,所用的文字是六国的文字,且里面所用的度量衡等计量都是六国的度量衡。
这让咸阳城内的官员查看起文书来十分的不方便。
所以李斯建议建立起一个翻译机构,用来翻译原六国境内的文件。
看到这些,赢辰眉头一挑。
这些月来,赢辰也是发现,自己所处的大秦跟历史上的大秦还是有所区别的。
就比如现在,按照历史来说,此时的嬴政应该已经实现了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但真实情况是,嬴政只是完成中央集权。
像统一文字,度量衡这些还没有开始完成。
所以就有了李斯给的这个奏章。
对于李斯的想法,赢辰不置可否。
设置一个翻译机构,这并不能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冗长的翻译结构将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像历史上嬴政所做的那般统一文字、度量衡。
只有这般,大秦境内,所有人都使用同样的文字,度量衡等,这样交流起来才没有阻碍。
再则像李斯弄出一个翻译机构,难道所有来自原六国境内的文书都要通过翻译机构吗?
如果是一些关乎大秦安危的文书呢。
要是被六国余孽得到这些文书,那将会后患无穷。
想到这里,赢辰直接写了批注。
嬴政将奏章给自己批改,自然要写下批注。
“知道了,但不行。”
回答就这么简单。
不要觉得这么批注很不严肃,事实上,很多的奏章批注都是不严肃的。
毕竟那么多的奏章,怎么可能进行一一的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