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是!”
负旦大学中文语言系教授猛地起身!
他是人物上一期的特邀嘉宾,本来滞留在山城就有一段时间,今天也出席了人物现场。
不只是他,观众席上的大多数人,在江枫的诗词落下尾声时齐齐起身!
本来直播中他们也不会露面,只是以一个嘉宾的席位近距离观赏整起节目。
他们以为,今天的访谈不会有什么看头。
因为被采访的是只是一个网约车。
可当江枫坐在沙发上。
谈及他的过往,工厂车间的重复劳作下,他第一次踏出外面的大门,却觉得阳光太刺眼。
可真的是刺眼吗?
他们不知道。
如果说诗词,歌剧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便是‘回忆’,那么所有人都拥有过的那个时代就叫做青春。
江枫说: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这是……年代的记忆!
负旦大学教授愕然道:“火车站、长街,还有那‘冒着热气’的买豆浆小店。”
“三个图景,三个意象,三种意蕴。他却将这么单调真实的画面直接跳到充满温馨、温暖的场景,而且这一转换只用了三句话!”
震惊之余。
导演组也立即将镜头对到了老教授的身上。
画面一变。
老教授浑然不觉,只是沉浸在江枫带给他的惊喜之中。
“这首小诗是跨越年代,雅俗共赏,没有任何隔阂。任何年龄的人都能从这首诗歌中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秒!”
“妙极了!”
老教授的评价就这么一点不落地全部呈现在了镜头当中。
直播间:
有人迅速地认出了这位老教授!
“我认识这位老先生,复旦大学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