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探一下兵卒的动向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应宝珍摇摇头:“我会带着一家人搬迁到定州定居,但我一直在资助镇上济贫院里的孩子读书习字,其中不乏十分有天赋的。他们都是无亲无故,没有去处的孩子,起居生活虽有镇上命人照顾,却不能如愿接触经卷。”
“我只怕在我们离开之后这些孩子只能继续通过干些劳苦活讨生活,蹉跎一生,”应宝珍抬眸看向沉思中的柳参大人:“若是能得大人怜悯,能让这些孩子继续读下书去,学一技之长,不必同镇上人一样浑浑噩噩,终了此生。”
柳书生向她夸过济贫院的孩子,那个叫阿胭的小女孩算术十分擅长,反应比他还快。还有个叫阿楠的男孩,年纪虽然大些,但过目不忘,看过的经文倒背如流。
这些孩子都很有天赋,若是放在现代,自然不会成为失学儿童,早早踏上社会养活自己。可镇子偏远,哪怕镇长和顾娘子有心,也筹不到足够的款项,只能靠着柳书生两边倒帮着传授知识。
天赋被埋没何等可惜,应宝珍以己度人,也想趁机给他们谋些利处。
柳参大人能成为高夫子的密友,自然不是尸位素餐,蝇营狗苟之辈,自己这一番请求,想来他也会出手相助。
应宝珍眼神希冀,难得有些紧张。
她在心中为柳参大人会出手相助这件事找了许多理由,可他毕竟是货真价实的官员,可能会觉得这些年幼失怙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是好事了,那还有什么机会读书。
束脩昂贵,还要失去一个劳动力的帮助,清贫一些的家庭都供不起,何况是这些无人赡养的孤儿了。
况且柳参大人是青州城的巡抚,高高在上,平日里甚至根本不会接触到这些可怜孩子,又何谈出手相助呢。
应宝珍越想越觉得自己太天真了,踌躇着想说什么,又没办法收回自己的话。
出乎意料的,柳参大人倒是笑了,他捋着胡子点点头:“行俭兄,你带来的这个小娘子可不了得啊。”
应宝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