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过个安稳日子。在他看来,指不定什么时候高远也完蛋了,下一个接手的指不定是谁。
因此,汉献帝便感到高远还是对自己不错的,因此,汉献帝选择去长安。就此,汉献帝去了长安,而朝廷全部留了下来。高远也就大刀阔斧的改造了一番,杨彪是太尉,孔融是司徒,曹操是司空,郭嘉这些为九卿。而三公部,九卿部属官,全部都是自己人。
高远虽然没有皇帝之名,但已经是皇帝之权了,只不过还需要真正夺取天下。
因此高远也是大力发展军事,三十万大军,二十万在并州,十万在雍凉。
值得一提的是,赵云等人在并幽冀根据地,以常山郡为中心,依托太行山,辐射三州。从不足千人的武装力量,发展到了十万。根据地四周百万人口不给袁绍交公粮,只给高远交公粮。
相信将来,一定是高远进攻冀州和幽州的臂助。
另一方面,袁绍败退回邺城后,得知张郃、文丑、田丰投降,雍凉全丢了,吐血斗余。一病不起,时好时坏。因此,袁氏集团也就没功夫去管并幽冀根据地了,只是派大兵在根据地外围守备。
不过,袁绍不甘心失败,士族们也无法忽视并州的威胁,因此上下齐心,剥削百姓,得到钱粮,又抓壮丁。军事捆绑,连坐绑定,到了206年初,袁氏集团暴兵百万。
二十万在洛阳一带,二十万在合肥一线,六十万屯在了幽州、冀州与并州的边境。
袁绍的三个儿子看老爹病况时好时坏,也长了个心眼。袁谭有陈登父子,有臧霸,韩浩,孙观,杜预,汪昭,岑璧、彭安、王修这些将领,徐州是大本营,合肥一线的二十万大军,那都是他的武装力量。
袁熙在郭图、辛评的帮助下,得到了梁习、吕虔、焦触,宋宪,魏续,董昭、毛介、崔琰等人的支持,幽州出产的二十万大军都是嫡系。
袁尚有逢纪和审配,牵招,马延,苏由,张顗,朱灵,李通,刘馥、陈矫,蒋干这些人都是跟着他混得,冀州这二十万都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