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其他类型 > 穿到乱世当谋士 > 风起洛阳 第十四章 文会

风起洛阳 第十四章 文会(1 / 5)

八月三日秋高气爽,洛阳城南洛水边,文会如期召开。

陈瞻到达时,洛水边已经停了不少车架,看来有不少才子远道而来。

再加之此处紧邻太学,许多太学生也来参与,倒是给清幽的洛水河畔带来了几分热闹。

陈瞻将请帖递交给引者,便在他的引导下入场。

此处是一处私人园林,陈瞻在侍者的引导下绕过一道假山,又穿过一道小径,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块开阔地。

一眼望去只地上铺满各式坐席,几百名士子褒衣博带,三三两两地结伴而坐,或抚琴长啸,或探讨经意,文会还未开始,就已呈现一派蔚然学风。

不管什么时候,贵族们总是喜欢用一套繁琐的礼仪来划分阶层和圈子。

在这个时代,“君子”们为了将自己区别于平民,自然地制定了一整套冠服制度。

所以陈瞻不仅峨冠博带,而且今天还戴了玉簪,身侧也配了常常一串玉石,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甚是好听。

礼记有言:“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这段话翻译成人话,就是:君子走路的时候,要有节奏,让左边的玉佩敲击出宫音羽音,右边的玉佩敲击出徵音角音。合起来演奏出一首BGM来,快步走的时候按照《采齐》的节奏,平时走的时候则需要按照按照《肆夏》的节奏。此外君子走路的时候,不能走快了,一定要小碎步前行。左腿在前的时候,身子要前倾;右腿在前的时候,身子要后仰。

在春秋时期这套礼仪曾经是“君子们”的必修课,毕竟曲裾之下并无牛犊鼻裈。

若是没有一串玉压着,或者走得略快了些,不仅能纵享清凉,而且很可能看到参天巨树,蛟龙出海……

不过,好在现在距离春秋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早已礼崩乐坏,这套礼仪不再是世家子必修,也没人再深究宽大的袍服下到底穿

最新小说: 大唐枭贼 木叶:双穿里番,重振宇智波 孩子他爹是皇帝 美漫:刚成洛基,盘点国漫数值怪 锦鲤小主 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 她怎么可以不爱我 重生港岛拍赌侠,十大艳星求我灌 道友,灵根借我复制一下 盘点金手指:蓝胖子四次元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