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家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织布、做衣的上面。
张不举果然把弄好的丝线送来了。
这些丝线,都是葛藤加工出来的。
传统的做法,就是收割葛藤,带回家用锅煮,然后提取纤维,再将提取的纤维弄成丝线。
这个丝线,是可以直接用来织布的。
但让张不举织布?
显然,他不会。
前面的那些工序,他还是以前经常看奶奶与母亲在弄,才熟记于心的。
“这丝线,做得还不错!”
项青州看了看张不举送来的丝线,给予肯定,表示过关了。
村里不少人也都送了丝线,用来当做赊稻种的补还。
葛藤外面长得到处都是,把它们收割回来,提取纤维,做成丝线,对村民来说,除了比较花费时间,也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故而都愿意用丝线来“抵”赊的稻种。
项家也很乐意接受这些丝线。
有了丝线,就可以做衣服了!
村里这么多人送了丝线,家里很快堆了一堆。
丝线有了,但仍缺一台织布机!
在叶魏英与白凝溪的脑海里,有着关于织布机的记忆,但都是很古老的那种,效率比较低。
于是,项晓禾打算网上研究比较先进、又比较简易的织布机。
研究了几日,她就盯上了其中的一个,拿来给父亲看,“爹,我觉得,这个织布机不错!”
一个凭手工就能做、而且还极具效率的织布机!
其实还有更高效率的,但,不符合时代发展啊!
就他们的条件,也做不出来。
项晓禾盯上的这个,已经是他们目前唯一能做的了。
而且效率也比这个时代的老式织布机高了好几倍呢!
“就这个!”
项青州仔细地研究了一下这个织布机,就找来材料,动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