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海外各大论坛,只要在他演唱这首歌的视频上传的地方,底下的讨论区就在转眼之间盖起了成百上千条的高楼。
人们发言的中心思想,都是在感叹刘清山对于嗓音控制的不可预料性。
他们的大多数人已经听过专辑了,但听唱片跟看现场又是不同的视觉感受的加持,尤其是刘清山那副高大挺拔的身影,在立麦面前以一种情款款深情的方式,来演绎一首成人抒情才会有的、略显厚重的喃喃诉说,就更容易让人沉淀在对爱情的无奈和遗憾中。
对,是沉淀而非沉浸。
因为他的声音,隐约把人们带入了一种老式胶片似的画面里,一股浓浓的回忆感不需要太多乐器来刻意渲染,就能直达心扉。
副歌部分的爆发力直抒胸臆,旋律的优美反倒成了次要的,歌词隐隐约约呐喊出心中的孤寂与寥落,直戳泪点,才是更多人的最直接感受。
其实这首歌的原版版本也是翻唱的别人的歌,但这种老酒装新瓶的方式彻底被艾薇儿注入了新的生命。
刘清山的这一版本,却以一个成熟男人的角度,另行闪耀出重制附加价值的光,比原创曲更“原创”的灵魂一样的东西。
与最常见的演绎方式不太一样,不同于过往对感情撕心裂肺的呐喊,是在沉稳珍重地诉说着对爱人的怀念,过去经历伤痛的自我在一声声问候中与当下的自我和解,跟原版相比多出来一种成长与蜕变的质感。
当然任何人不知道这种变化的,因而在他们听来,这首歌朴挚动人的抒情,已经跟八、九十年代欧美的那种盛极一时的成人抒情撕心裂肺的那套彻底脱离了。
跟那个年代的流行潮势相提并论,是因为这首歌里带有浓郁的复古意味,与目前和他有密切关系的音乐风潮有明显的不同。
显然此时此刻的海外评论里,就不缺乏拥有极深厚音乐教养的人,于是在那些数不清的各式留言里,预言刘清山的这首歌是奔着格莱美大奖精心创作的说法。
主流流行界的奖项的评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