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的时候,拉鲁小学的学生老师们与工作人员们,也在飞快地收拾桌椅板凳。
此时的校园内已经挤进来好几千人,这么多的人们一起手拉手跳舞,需要更宽敞的舞动空间。
锅庄舞的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主要的动作就是围绕甩袖来进行,表演时常常有几十人、上百人共同参与。
舞者的袖子较长,拖在地上,舞蹈甩袖幅度大,动作优美潇洒,手臂旋转自如,运动路线变化多样。
腿部的动作幅度也较大,需要配合着手臂的甩袖作抬腿、撩腿、转身等大幅度的跳跃、移动,动作路线以弧线为主,周身协调配合。
整个舞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将男性舞蹈阳刚帅气和女性的秀丽活泼之美充分展现出来。
具体表演方式是男女围成圆圈,或男女各围成小圈,男女各有一能歌善舞的“卓本”(领舞人),按顺时针方向起舞。
男队唱跳时,女队只跳不唱;女队唱跳时,男队只跳不
唱。
舞时男女或联臂或不联臂而舞,节奏由慢渐快,进入高潮以快节奏结束。
依传统习惯,锅庄的唱词、舞曲有一定的程序,不可随意变动,即一唱欢聚、二唱祈祷、三唱赞扬、四唱逗趣、五唱婚嫁、六颂佛法,通常要唱跳10支舞曲才结束一个锅庄。
此时由于有了刘清山的歌声引领着,又并非什么传统的祭祀性质,也就省去了这一套繁琐的形式,男女分队围成圆圈,面朝圈内,翩翩起舞就是了。
至于那些能歌善舞的“卓本”,根本就不用事先安排,因为几乎每一个村子,每一跳街道,甚至每一个家庭里都有擅长此道的人。
因而情绪一上来不用吩咐,领舞人就会自动站出来领舞了。
这个大型的锅庄舞现场,实际上就是整个演出的结束曲,只不过这样的结束方式是内地很多地方学不来的,因为他们没有这里这么深入民间的能歌善舞群众基础。
所以说,这种群舞的结束方是源